尚无内容。
  • English
  • |
  • 联系我们
  • |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米兰体育,米兰(中国)(在运行)
    实验教学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正文
    《海洋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网站来源: 时间:2019年01月03日 17:46 点击数:

    《海洋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室须知  

    1.学生应按规定时间提前五分钟进入实验室,各自按指定位置就座。实验时禁止谈笑,保持室内安静。

    2.学生应根据老师的安排使用仪器,器具,不得擅自动用或调换。要爱护仪器与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有损坏,应向老师报告,如属非正常损坏,需由损坏者陪偿。

    3.实验标本为全体同学共用,不得拿到个人实验桌上独用。取用标本要轻拿轻放,量要适度,不要取用过多,造成浪费。取用标本后的吸管应轻轻放回原标本瓶中,各标本瓶中

    的吸管不能混用,以免影响各种标本纯度。

    4.实验终了,应清理好自己的物品和实验桌,将所用的仪器,玻片等器具擦拭干净,按规定交老师验收后送回原处,经老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5.轮流值日,打扫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室整洁。值日生负责收拾实验器具,打扫清洁,熄灭电灯,关好门窗,经老师检查同意后方可离开。                        

    二、 学生需自备物品

    1.实验记录用笔记本一册。

    2.实验报告纸。  

    三、学生实验要求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把实验指导书上关于该次实验的部分认真地阅读一遍,明确实验目的,内容与操作方法。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带到实验室。

    2.实验开始时,应认真听取老师对实验的讲解,提示和要求,不得在没有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前,盲目动手实验或作其他小动作。

    3.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工具。

    4.严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实验。独立操作、认真观察、作好记录,并思考和回答实验指导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实验中要做到不依赖别人,只有当自己经过努力仍不明白时才请老师帮助。

    5.在海洋生物学实验中绘制观察标本图形是一顶很重要的实验任务,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但绘图并不是实验的唯一目的,它只是实验观察的记录。

    6.必须按规定格式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和绘图只可用铅笔。实验报告必须是自己实验观察的真实记录、独立完成、独立思考,不准抄袭。每次实验应在老师指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一 海洋微生物形态观察(弧菌、放线菌、霉菌)

    一、实验目的:掌握观察海洋弧菌、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革兰氏染色阴性,长0.8~3μm、宽0.5~1.5μm,从病人新分离的细菌形态典型,人工培养后常呈杆状而不易与其他肠道菌区别。芽孢和荚膜,有菌毛和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者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的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长到一定程度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以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霉菌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主要有三种方法,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放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制片镜检,其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存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必要时,还可用树脂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玻璃纸培养观察法:霉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与放线菌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常用扦片法、玻璃纸法、印片法。

    三、实验器材:

    灭菌的平皿,玻璃管,盖玻片,玻璃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显微镜等。U型玻璃棒,解剖针,镊子,50%乙醇,20%的甘油等。0.05%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四、实验内容:

    1.弧菌、放线菌、霉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1)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 mL左右,凝固后备用。

    (2)  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过的优质玻璃纸平铺在平皿培养基上,如果琼脂培养基和玻璃纸之间有气泡,可以用灭过菌的玻璃棒将气泡除去。

    (3)  35ml无菌水倒入菌的斜面培养物里,制成菌悬液,再适当稀释。

    (4)  用无菌吸管取0.1ml的孢子悬液稀释液,接种在玻璃纸上,并用无菌玻璃棒涂匀后,置28℃培养,直到菌长好,备用。

    (5)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稍涂布。取出培养皿,打开皿盖,用镊子将玻璃纸与培养基分开,再用剪刀剪取小片长有菌的玻璃纸,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的水面上,使纸平贴在载玻片上。

    (6) 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附:玻璃纸灭菌方法在玻璃纸灭菌时,若直接将干燥的玻璃纸灭菌,它会缩小,发皱,不便使用。故需作如下处理:将玻璃纸和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的圆形纸片,用水浸泡后把湿滤纸和玻璃纸交互重叠地放在培养皿中,借滤纸将玻璃纸隔开。然后进行湿热灭菌,备用。

    2.  营养菌丝的观察

    (1) 用接种铲连同培养基挑取菌苔置载玻片中央。

    (2)  用另一载玻片将其压碎,弃去培养基,制成涂片,干燥,固定。

    (3)  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石炭酸复红染液染0.5-1分钟,水洗。

    (4)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营养菌丝的形态。

    3.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的比较观察。

    (1)  将高氏Ⅰ号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制成4mm左右的培养基平板,经培养后无菌,备用。

    (2)  用火焰灭菌的镊子将无菌盖玻片以45度倾斜角插入平皿培养基琼脂内,然后将细黄链霉菌的孢子悬液(浓度以稀释10-210-3为好),接种在盖玻片与平皿培养基的界面上。

    (3)  倒置于28℃培养45天后,小心的将盖玻片取出,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一般情况是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比营养菌丝粗二倍左右。

    4.  孢子丝及孢子的观察

    (1)  将培养34天的细黄链霉菌的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注意分枝情况、卷曲情况等。

    (2)  取清洁的盖玻片一块,在菌落上面轻轻的按压一下,然后将印有痕迹的一面朝下放在有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孢子等印浸在染液中,制成印片。用油镜观察孢子的形态,孢子丝等。

    (3)  用小刀切取培养物一块(带培养基切下)。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子丝或孢子)印在后一块载玻片的中央,注意不要使培养物在玻片上滑动,否则印痕模糊不清。将制好的印片通过火焰2-3次固定,用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晾干。用油镜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  简单描述观察到的各类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二 海洋藻类构造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绿藻门、甲藻门常见种类的观察,了解绿藻和甲藻的形态、细胞壁、(鞭毛)、色素体、光合作用产物、细胞核等胞器的构造特点,掌握其形态构造特征,识别常见种类并进

    行分类。

    二、实验原理

    甲藻门藻类喜生长含有机质多、硬度大的池塘及小型湖泊、水库中,海水中的甲藻也很多,温暖季节尤多见,在具有上述条件的水草繁茂的水体中容易采集到甲藻类。绿藻类喜温暖,以春秋两季生长最旺,在含有机质多的水体中,容易采集到团藻目、四孢藻目,绿球藻目藻类标本,其含有淀粉核,遇到碘会变蓝。

    三、实验材料

    甲藻的代表种虫黄藻样品、绿藻中小球藻样品、显微镜及其相关配套。

    四、实验内容

    常见代表种类的观察与识别要点

    (一) 甲藻

    1、 裸甲藻属  Gymnodinium

    裸甲藻不易固定保存,故必须观察新鲜标本。取新鲜海水浓缩(可用手摇离心器浓缩),然后取浓缩标本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裸甲藻后,以高倍镜观察如下结构:

    1) 横沟:藻体中部有一横沟,又称腰带,将藻体分为两部分,即上锥部和下锥部。上锥部藻体运动时的前端。大多数种类横沟环绕细胞一周,为一整环,亦有些种类则呈螺旋形。左端高于右端为下旋,反之为下旋。

    ( 2 ) 纵沟:藻体腹面有一纵沟,纵沟与横沟垂直。纵沟大多位于下锥部,与横沟相交,亦有种类纵伸上锥部。

    3) 鞭毛:两条,自腹面横沟与纵沟相交处两小孔内生出。一条位于横沟中,自小孔向左沿横沟绕向背面转至右侧,称横鞭毛;另一条为纵鞭毛,沿纵沟向后伸出。横沟多为带状,纵沟线状。注意观察两条鞭毛及其运动。

    4) 观察细胞内部构造,是否可以看到细胞核、液泡和色素体。注意其形状及大小、分布。藻体细胞裸露无壁,细胞卵圆形,横构近细胞中部,环形或螺旋形,纵沟达到上、上甲的程度随种类而异。

     

    虫黄藻(银线系统)
           

     虫黄藻(显微镜)  

                         

    ()、海洋绿藻的常见种类  

    绿球藻目  Chlorococcales  

       1、小球藻属  Chlorella

       细胞球形或近似球形,单细胞或聚集或群。蛋白核有或无。注意与蓝球藻区别。      

    五、实验报告  

    1、 实验观察的甲藻门藻类有何主要特征?常见代表种类如何识别?

    2、 甲藻门横裂甲藻亚纲藻类的细胞壁有何特点?其细胞壁一般由哪些板片组成?横

    裂甲藻亚纲藻类一般具几根鞭毛?其鞭毛着生位置有何特点?与其它具鞭毛的藻

    类容易区分吗?  

    3、 绿藻类标本用碘液固定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实验三  腔肠动物门----珊瑚的形态构造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腔肠动物门常见种类的观察,了解的珊瑚外部形态、消化循环腔的构造、内外两胚层细胞的形态特点;掌握其形态构造特征,识别常见种类并正确分类。      

    二、实验原理    

    腔肠动物门属于海洋浮游和底栖的种类,生活在海洋水体中,附着性的种类附着在各种水生植物的茎叶或浮游动、植物体以及其它一些物体上,也有一些腔肠动物在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三、实验材料

        珊瑚养殖缸,珊瑚骨骼标本。  

    四、实验内容

    1、腔肠动物(珊瑚纲)

      腔肠动物门代表代表珊瑚纲的结构如图所示。  

    珊瑚结构示意图

       

       2.珊瑚分类

       根据珊瑚骨骼类型判别常见珊瑚种类,如鹿角珊瑚、滨珊瑚、石芝珊瑚等  

    五、实验报告

      1.腔肠动物门分为那几纲?区分他们的体型。

     

    实验四 虾蟹类的形态构造与特征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常见虾、蟹的形态观察,了解他们的形态构造,识别常见种类,并能正确分类。  

    二、实验原理    

    海洋的虾蟹类多为沿岸带的底栖生物,有些种类可以进行全人工的养殖;虾蟹是海洋典型水产,动物学上归为节肢动物门。    

    三、实验材料    

    虾类和蟹类标本、培养皿、载玻片、瓷盘、镊子、剪刀、解剖镜。  

    四、实验内容

    形态构造特征观察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一)虾类的外部形态

       1、头胸部:头胸部外覆头胸甲,头胸甲的形态构造特征是虾类分类的依据。

       1)额角  

       2)胃上刺  

       额角上缘最基部的一齿与第二齿距离较远,在胃区上方,叫胃上刺。  

       3)触角刺  

       位于头胸甲前端两侧、第二触角基部的尖刺。  

       4)鳃甲刺  

       位于头胸甲前缘两侧、触角刺外下侧的尖刺。  

       5)肝刺  

       位于触角刺的后下方、肝区前部的尖刺。  

       6)颊刺  

       位于头胸甲前缘两侧下端,即鳃甲刺下方的刺。  

       2、腹部

       7节,第二腹节的侧甲前缘覆盖在第一节侧甲的上面。尾节呈长三角形,除尾节外,  腹部各节各具一对附肢。  

       3、附肢

       虾类共具附肢19对,头部5对,胸部8对,腹部6对。  

       4、头部附肢:第一、二触角,大颚,第一、二小颚。

       胸部附肢:包括第1-3颚足,第1-5步足。步足为爬行和捕食器官。各节的名称依次为:底节、基节、座节、长节、碗节、掌节、指节。淡水虾类前两对步足呈钳状,第一对较小,第二对粗大。雄性个体第二对步足特别发达,有时可达身体的两倍,凭此可以初步判断雌雄。  

       腹部附肢:6对,均为双肢型。原肢多为1节,内外肢都不分节,呈浆状。第二腹肢两性构造不同,雄性在内肢的内侧具有一个细长棒状带刺的结构,称雄附肢。腹部最后一节的附肢称尾肢,与尾节合称尾扇,尾扇与游泳时体躯升降或受到攻击时急剧后退有关。  

      (二)常见虾类识别要点:  

       1、锯齿米虾  C.denticulata

       体呈浓绿色,背面中央有一道不规则的棕色纵纹。额角常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或稍超出,上缘平直,具11-24齿,有3-4齿在头胸甲上,下缘平直,具11-24齿,有3-4齿在头胸甲上,下缘有2-8齿。头胸甲具触角刺、颊刺。雄性第一腹肢之内肢膨大,成一卵圆形薄片状。  

       2、长臂虾属  Palaemon  

    秀丽白虾:P.Exop.modestus

       体色透明,常带棕色小点,额角上缘基部鸡冠状隆起具8-13齿,末端约1/3处无齿,下缘2-4倍。头胸甲上具鳃甲刺,无肝刺。  

       3、日本沼虾  M.nipponense

       个体比新米虾大,前两对步足钳之指呈钳状,末端不具丛毛。头胸甲具触角刺及肝刺,无鳃甲刺及颊刺。第二步足较粗大,雄性特别强大。  

       4、中华小长臂虾P.sinensis

       头胸甲具鳃甲刺、触角刺、无肝刺。鳃甲沟伸至头胸甲中部之前。额甲短于头胸甲,平直前伸,上缘具5-6齿。  

    尾节末端具2对活动刺。

       5、对虾属 penaus

       额角上、下缘均具齿。头胸甲具眼胃脊。触角刺、肝刺、胃上刺。尾节背面具纵沟。大颚触须呈叶片状,2节组成。通常5对步足皆具外肢。雄性交接器成对,钟形。  

       6、中国对虾P.chinensis

       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为35齿,头胸甲无肝嵴。第一触角上鞭约等于头胸甲长的一又三分之一,第三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  

       7、新对虾属Metapenaeus

       额角仅上缘具齿。颈沟明显,具肝刺、触角刺,前侧角圆,无颊刺。第三对步足具基节刺,第五对步足无外肢,第七胸节有侧鳃,第三颚足无肢鳃。  

       8、毛虾属 Acetes

       额角短小。头胸甲具眼后刺,肝刺。前三对步足皆呈几微小的螯状,第四、五对步足完全退化。均为小型虾类。中国沿海共有5种,常见的为中国毛虾和日本毛虾。  

      9、鼓虾属Alpheus

       眼完全被头胸甲所覆盖。第一步足特别强大,不对称,其大螯的腹面基部外侧有一三角形的下陷线,可动指基部外面有一个平滑区,第二步足腕节由5小节构成。尾节基部无活动鳞片。鼓虾身体一般不大,100毫米以下,身体都具有鲜艳的花纹和颜色,相当好看。  

    (三)蟹类形态特征观察  

       蟹类头胸甲特别发达。额部向前下方伸展和口的上唇相结合,并形成一隔片。侧缘折向腹面。大部横宽而背腹扁平。腹部退化,折叠在头胸部的腹面。尾节很小,不与尾肢形成尾扇。第一步足呈钳状,称螯足,后四对不呈钳状,作爬行和游泳器官。腹肢退化,丧失游泳机能,雌性有四对,用于抱卵,雄性二对,作为交配器,约大多数缺尾肢。  

    (四)常见蟹类的形态特点  

       1、绒螯蟹属  Eriocheir

       中华绒螯蟹属  E.sinensis  

       螯足掌节密生绒毛,头胸甲背面前缘中央具4枚额齿。两侧各具4枚侧齿。额宽不超过头胸宽的1/2  

       2、相手蟹属  Sesarma

       头胸甲背面扁平,额缘宽度大于头胸甲宽度之半,额缘直,额部垂直下折,口前缘不突出超越额缘,额后脊显著。螯足无毛,步足有毛。  

       3、华溪蟹属  Sinopotamon

       头胸甲前侧缘具锯齿或刺,两螯稍不对称,雄体第一腹肢末端较窄。  

       4、关公蟹属 Dorippe

       头胸甲后方稍宽,略呈梯形。颚前具2中央齿。头胸甲的表面具似人脸的凹陷,故得名。  

       5、青蟹属 Scylla  

       头胸甲表面光滑,分区不清,前侧缘具  

       9齿,大小相等。螯足光滑,掌部肿胀。常见的

       有锯缘青蟹。  

       6、梭子蟹属 Portunus

       头胸甲呈梭形,分区明显,表面具成群的颗粒,前侧缘具9齿,最后一齿特别大。第二触角在眼窝内。螯足掌部具三棱形的脊。常见的有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  

       7、鲟属 Charybdis

    头胸甲的前侧缘具6个等大的齿,额缘亦具6齿。螯族短小,有隆起的线及锐齿。第二触角位于眼窝外或眼窝逢中,基节前外侧具叶状突。以日本鲟的经济价值为高。    

    五、实验报告    

    1、虾类有哪些附肢?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2、虾类头胸甲上与分类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各位于何处?

    3、虾类与蟹类在结构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实验五 海洋硬骨鱼的主要结构特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鲤鱼的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

    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学习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鲤鱼是硬骨鱼中鲤形目鱼类,具有典型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了解鲤鱼的各个器官与其生理特征。  

    三、实验材料

    活鲤鱼、解剖工具、解剖盘、放大镜、棉花、培养皿

    四、实验内容    观察鲤鱼的外形,计算其鳞式。

    剪开体壁时剪刀尖不要插入太深,而应向上翘,以免损伤内脏,移去左侧体壁肌肉前,注意用镊子将体腔腹膜与体壁剥离开,以不致损坏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肾脏和紧靠头后部的头肾。

    1.外形

    体呈纺锤形,略侧扁,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身体可区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

    (1)  头部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2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1对,将鬃毛从鼻孔探入;眼1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2)  躯干部和尾部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用手抚摸鱼体表,是否粘滑,观察粘液。

    (3)  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

    各有1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1个,较长,约为躯干的3/4;臀鳍1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1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1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1泄殖孔。

    1.内部解剖与观察  

    将新鲜鲤鱼或鲫鱼置解剖盘使其腹部向上,用剪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将

    剪刀尖插入切口。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用棉花拭净器官周围的血迹及组织液置入咸水的解剖盘内观察。

    2.原位观察

    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

    腔:由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

    1)生殖腺生殖腺外包有极薄的膜。雄性有精巢1对,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淡红色,常左右不均称且有裂隙。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为淡橙黄色长带状;性成熟时呈微黄红色,长囊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形卵粒。  

    2)生殖导管为生殖腺表面的膜向后延伸的细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很短,左右两管后端合并,通入泄殖窦,泄殖窦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观察完毕,移去左侧生殖腺,以便观察其他器官。

    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组成的消化管及肝胰脏和胆囊。此处主要观察食管、肠、肛门和胆囊。用钝头镊子将盘曲的肠管展开。

    A.食管肠管最前端接于食管:食管很短,其背面有鳔管通入,并以此为食管和肠的分界点。  

    B.肠为体长的2-3倍。肠的长度与食性有何相关性肠的前2/3为小肠后部较细的为大肠,最后一部分为直肠,直肠以肛门开口于臀鳍基部前方。  

    C.胆囊为一暗绿色的椭圆形囊,位于肠管前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以胆管通入肠前部。  

       D.鳔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的银白色胶质囊,一直伸展到腹腔后端,分前后两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背壁。观察结束,移去鳔,以便观察排泄系统。

    E.排泄系统包括1对肾脏,1对输尿管和1个膀胱。

     肾脏:紧贴于腹腔背壁正中线两侧,为红褐色狭长形器官;在鳔的前、后室相接处;肾脏扩大或其最宽处。每肾的前端向前侧面扩展,体积增大,为头肾,是拟淋巴腺。  

    输尿管:每肾最宽处各通出一细管,即输尿管,沿腹腔背壁后行,在近末端处两管汇合通入膀胱。

     膀胱:两输尿管后端汇合后稍扩大形成的囊即为膀胱其末端稍细开口于泄殖窦。  

    F. 循环系统主要观察心脏,血管系统从略。心脏位于两胸鳍之间的围心腔内,1心室,1心房和静脉窦等组成。

    心室,心室位于围心腔中央处,淡红色,其前端有一白色厚壁的圆锥形小球体,为动脉球。自动脉球向前发出1条较粗大的血管,为腹大动脉。

    心房,位于心室的背侧,暗红色,薄囊状。

     静脉窦,位于心房后端,暗红色,壁很薄,不易观察。  

       将剪刀伸入口腔,剪开口角,并沿眼后缘将鳃盖剪以暴露口腔和鳃。  

       G.口腔与咽

    1.口腔口腔由上、下颌包围合成,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表面有粘膜,腔底后半部有一不能活动的三角形舌。  

    2.咽口腔之后为咽部,其左右两侧有5对鳃裂,相邻鳃裂间生有鳃弓,共5对。第5对鳃弓特化成咽骨,其内侧着生咽齿。咽齿与咽背面的基枕骨腹面角质垫相对,两者能夹碎食物。  

    3. 鳃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鲤鱼或鲫鱼的鳃由鳃弓、鳃耙、鳃片组成鳃间隔退化。

    4. 鳃弓位于鳃盖之内,咽的两侧,共5对。每鳃弓内缘凹面生有鳃耙,第1和第4对鳃弓外缘并排长有2个鳃片,第5对鳃弓没有鳃片。

    5. 鳃耙为鳃弓内缘凹面上成行的三角形突起。第1-4鳃弓各有2行鳃耙,左右互生,第1鳃弓的外侧鳃耙较长。第5鳃弓只有1行鳃耙。

    6. 脑颅的背面观自前向后依次有鼻骨1对,位于前筛骨两侧,额骨1对,接于中筛骨之后,略成长方形及额骨后面的1对顶骨等。

    7. 脑颅的腹面观由前向后有犁骨1块,略成“Y”形;副蝶骨1块,为细长骨片,构成脑匣的底壁。

    8. 咽颅位于脑颅下方,环绕消化管的最前端,由左右对称并分节的骨片组成,包括颌弓、舌弓、鳃弓以及鳃盖骨系。

       ①颌弓为构成上、下颌的骨片。  

       上颌部分有位于上颌最前方的1对前颌骨,前颌骨后方的1对略弯曲的颌骨,以及颌骨后方的翼骨和近三角形的方骨等。 下颌部分由齿骨、关节骨和隅骨构成。齿骨为下颌前缘的棒形骨,其后端向上伸出,连接颌骨,关节骨位于齿骨后方,形状不规则。与方骨相关节,隅骨与关节骨相合,不易分开。  

      ②舌弓位于颌弓后边。  

      观察前鳃盖骨的内侧,可见有1扁平剑状骨片构成眼窝的后壁,此为舌颌骨。舌颌骨的背端与脑颅侧面的凹陷相关节,腹端通过小块续骨与方骨相连,有何作用,舌颌骨与其腹方一系列各块组成舌弓,藉腹中央的基舌骨支持舌。  

      ③鳃弓支持鳃的骨片。观察鳃弓标本,鲤鱼或鲫鱼,具5对鳃弓。第1鳃弓从背到腹依次分为咽鳃、上鳃、角鳃、下鳃和基鳃等5个骨段。第5鳃弓特化为咽骨,其内缘有3列咽齿。  

    ④鳃盖骨系位于头骨后部两侧,每侧由4块鳃盖骨和3枚鳃条骨组成。  

    9. 脊柱和肋骨脊柱由一系列脊椎骨组成,分躯椎和尾椎两部分。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①椎体椎骨中央部分,其前后面凹入,为双凹型椎骨。  

    ②椎弓椎体背面呈弓形的部分。  

    ③椎棘椎弓背中央向后斜的突起。  

    ④椎体横突椎体两侧的突起为横突。  

    ⑤关节突椎弓基部前方有1对尖形小突起,称前关节突,椎体后方也有1对突起,称后关节突。相邻两椎骨的前、后关节突相关节。  

    ⑥椎孔椎体与椎弓间的孔,有脊髓穿过。

    ⑦肋骨从第5-20躯椎有长条形的肋骨,每一肋骨背端与该躯椎横突相关节,腹端游离。

    10.尾椎尾椎有椎体、椎弓、髓棘、关节突外,椎体横突向腹面突出左右合成脉弓,脉弓中间的孔内有尾动、静脉穿过,脉弓的腹中央有1条延伸向后斜的脉棘。最后1枚尾椎骨向后上方斜仰为尾杆骨。

    11.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鳍骨。

    肩带和胸鳍支鳍骨

    肩带略成弓形与头骨连接,由6块骨组成。

    匙骨位于鳃盖骨后下方,是1枚大形扁阔而前背段翘起的骨片。  

    上匙骨连于匙骨背段的1条棒状骨,肩带通过上匙骨与头骨相连。 乌喙骨,位于匙骨腹前方,骨上有1孔。  

    肩胛骨:为乌喙骨和匙骨之间的1块小骨,呈不规则三角形其上有1孔。

    中乌喙骨:为跨在肩胛骨和乌喙骨之间的1块马鞍形小骨。

    后匙骨:位于匙骨后内侧,为一略呈“S”形的细长棒形骨,其背端稍扩大而扁,与匙骨相连。

    胸鳍支鳍骨胸鳍内的支鳍骨为4枚短扁的鳍担骨,4骨相连成一薄骨片,但未愈合前

    端与乌喙骨、肩胛骨相连,后端与胸鳍条相连。

     腰带和腹鳍支鳍骨腰带由1对无名骨构成,无名骨前端分叉,左右两骨在中间相连。腹鳍的支鳍骨仅有1对细小的基鳍骨接于无名骨内侧。无名骨直接和腹鳍条连接。  

    奇鳍骨背鳍和臀鳍的鳍条中,前3个鳍条形成刚硬的鳍棘,前2棘短小,第1棘尤小  3棘特别强大,其后缘有锯齿。每一鳍条有1鳍担骨支持,鳍担骨基部扩展成侧扁的楔形骨片,插入脊柱的髓棘之间,背鳍,或脉棘之间,臀鳍。  

       尾鳍内尾杆骨及其前2个椎骨的髓棘和脉棘变形而成的扁而阔的骨片作为支鳍骨直接御接鳍条。  

    9. 鳃片薄片状,鲜活时呈红色。每个鳃片称半鳃,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半鳃合称全鳃。剪下1个全鳃,放在盛有少量水的培养皿内,置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每一鳃丝两侧又有许多突起状的鳃小片,鳃小片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横切鳃弓,可见2个鳃片之间退化的鳃隔。

    10.脑从两眼眶下剪沿体长轴方向剪开头部背面骨骼,再在两纵切口的两端间横剪小心地移去头部背面骨骼,用棉球吸去银色发亮的脑脊液,脑便显露出来。

    从脑背面观察

    (1)端脑由嗅脑和大脑组成。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各呈小球状位于脑的前端,其顶端各伸出1条棒状的嗅柄,嗅柄末端为椭圆形的嗅球,嗅柄和嗅球构成嗅脑。  

    (2)中脑位于端脑之后,覆盖在间脑背面。较大,受小脑瓣所挤而偏向两侧,各成半月形突起,又称视叶。  

      3)小脑位于中脑后方,为一圆球形体,表面光滑,前方伸出小脑瓣突入中脑。  

      4)延脑是脑的最后部分,由1个面叶和1对迷走叶组成,面叶居中;其前部被小脑遮蔽,只能见到其后部,迷走叶较大,左右成对,在小脑的后两侧。延脑后部变窄,连脊髓。  

    五、实验报告

    1、写出鲤鱼的鳞式

     

     

     

     

     

     

     

    上一条:《地理信息系统与制图》实验指导书

    关闭

    返回

  • 网站地图
  • |
  • 下载中心
  • |
  • 科研成果
  • |
  • 新闻动态
  • |
  • 米兰体育,米兰(中国)
  • |
  • 关于我们

  • Copyright @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